樱花动漫 > > 大秦命运 > 第104章 最后的柱石

第104章 最后的柱石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秋时期,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由于管仲指导思想的正确及齐桓公的成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历来为后世传颂,用现代眼光看这句话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有关“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相关观点,在当时那个王室势微、诸侯动的年代,国家统治者能有这种意识是很难能可贵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南郡郡守韩腾引经据典,更是言简意赅!

这时代的富人之家,大概就是十万钱左右的家财,有牛有马,还有僮仆。中人之家,两万钱左右,能养得起牛。闾左贫民自然是连一年温饱都难以解决,哪里有闲钱存下来?

所谓的鼎,是西周秋之时,用于煮大块冷猪的器皿。到了战国时,已经渐渐礼器化,平民很少使用,只有贵族们在用飨、祭祀时才和装米饭的簋一起摆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古老世系、尊贵地位……

一般来说,按照《周礼》中的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不过到了战国,礼崩乐坏,最后连周室都被秦扫灭了,那古旧周礼,便没人遵循。七雄的王们早就开始用天子车驾礼仪,各国的封君们,也俨然以诸侯自居……

不过这时代的人们,虽然经历了战国之世”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洗礼,但对于血统论,却依然深信不疑,没落的贵族之后高昂着头颅,看不起任何低激àn)出的人。

即便是那些平民英雄,功成名就之后,也要忙不迭地为自己找一个血统高贵的祖先。或是分封各地的诸侯伯子,或是家道中落的卿族大夫,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证明自己成功的合理似的。

可实际上,这已是一个能力大于血统的时代了,在王子公孙不立功亦不能得到封地官爵的秦国,尤其如此。

相比于东方六国时,秦国治下的郡县,虽然依旧很苦,子却比从前稍好了一点。

如今的秦国还不是秦二世统治的时期,律令虽严,但凡事尚有一个限度。农民不必再向大大小小的贵族轮番缴纳贡赋,只需要统一缴清给秦国县吏的禾租、口赋,每年服一个月的徭役即可。劳役虽重,至少不会出现过去某个贵族头脑发,在农忙时期组织百姓修城邑、猎虎豹的事。

因为秦对农耕的重视,里聚被组织成了生产大队,百姓们可以从官吏那里借到耕牛、铁农具,尽力耕作自己的土地。而不必担忧王孙骑着骏马,追着狐兔,在自己的田亩上横行霸道,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商贾虽然低激àn),却也不会有某位公子勒马于前,白吃白拿,强买强卖。

秦律束缚了庶民自由的同时,也约束了旧贵族的肆意妄为。

秦律杜绝了贵族把持地方的同时,也给庶民打开了一个阶级流动的大门。

官府任命吏员不再根据家门血统,而要考校对律令的掌握,考察真才实学,再加上军功爵制度,过去注定要永世做农夫庶民的人们,似乎也有了一个盼头……

几千年前,农业刚刚出现的时候,全世界都是刀耕火种。古人在林子或者草地上,钻木取火付之一炬,让植物统统焚毁,只留下满地灰烬。接着用石刀、木棒在地上戳洞,把种子丢进去,然后脚踩掩埋。

刀耕火种到此结束,不再有任何管理,任凭旱涝病虫草害侵袭。如此粗放,却也是人工栽培啊。不过产量是很低的,每亩能收获七八斗谷子就不错了。

现在看来,“刀耕火种”的灰烬就是最初的肥料,但古人却不明白这点。他们在一块土地上种几年后,地力耗尽,收获的粮食递减,就放弃了这块地,举族迁徙,寻找一处新的地盘,再以同样的方法开垦新的耕地,如此反复……

唐虞夏这三代的部落老是跑来跑去,殷商更是五次迁都,都和这种游耕方式有关。那时候的农民们,可没有什么安土重迁的概念,种完就跑是常态。中原地区的耕地,也是这样逐渐扩大的。

待到西周秋,粪肥的作用被发现后,真正的定居农耕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国人野人以耒耜耕地,井田制应运而生,直到被牛耕犁铧拉出的沟壑彻底撕裂……

秋战国是一个刺客横行的时代,从数百年前的专诸刺王僚、豫让刺赵襄子、聂政刺侠累,再到前几年才发生的刺杀政敌、干掉敌国首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平定韩国的一个月后,秦将韩腾在新郑遇刺,还在秦将韩腾命大,只受了轻伤而已。

南郡郡守韩腾,事后证明是原韩相张平之子张良密谋策划的。张平与父亲张开地共同担任五任韩王的宰相。张家被称为五代相国。而且张平有一个为后世熟知的儿子张良。

张良出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这一代,韩国已彻底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蒙毅此时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屠龙王”的影。

“国之将亡”这一句出自《墨子》。墨子曰:国之将亡,必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於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秦国下一个要被灭的国家是赵国。赵国可不好灭,赵国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障碍,因为赵国的名将比较多,战国四大名将,赵国有两个,一个就是廉颇,另一个是李牧。秦国也有两个,一个是白起,一个是王翦。这四个人的实力是不分伯仲的。

赵国地处中原之北方,方圆2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

赵国本是压制秦国的大国,实力与秦国相当。却因为三代不成气候的国王,导致最终的灭亡:

赵孝成王的长平之战,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争锋的能力。赵悼襄王在国力衰败的况下,一直南征北战,拖垮了赵国的经济。赵幽缪王宠幸臣,陷害重量,最终自毁长城,失去了唯一可以抵挡秦军的利器。所以赵国灭亡是再多人才都无法挽回的了,就算廉颇、蔺相如、李牧、赵奢这些人回来,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李牧和白起,两人谁强谁弱,不好妄下定论。

白起功计,善使围歼战;李牧善于从全局考虑,事无巨细,总不出其意之右,领兵多年未尝一败,可谓一时无两。此点证明李牧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客观来讲,白起是当之无愧的将才,有勇有谋;李牧能功善守,综合型的帅才。

第一种看法:李牧强于白起。假设两人若是相对开战,就只能是一场消耗战,而打消耗战又恰是李牧所长,所以白终会败与李,或迟或早。

第二种看法:白起强于李牧。但白起的强不是他比李牧能力强。从长平之战来看,廉颇的防御阵地非常不错。白起找不到下手的机会,索就坚守阵地跟赵军玩消耗。虽然赵军的实力并不比秦军差,但赵国的国力,比秦国差一截。赵国到后期耗不起了,才转守为攻。但是战争主动权已经到了秦国手上,也就是说,就算是李牧挂帅也打不过白起。因为赵国的国力无法支撑他耗下去,秦军坚守阵地搞防守反击,都可以战胜赵军。

李牧到底有多牛?

他曾经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侵!

他曾经打得秦国三年内不敢攻赵!

他若在,赵国不亡!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