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 > 大山里的兵 > 084 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泸水

084 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泸水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自片马事件抗英、滇西抗战、怒江(泸水)和平解放以来,泸水五大土司衙门做出积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经历过近半个世纪风雨飘摇之后的泸水,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彻底解放,人们终于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边陲山城逐年繁荣昌盛。

六库土司衙门抗英保家卫国1

为了收复片马,六库老土司段浩2向云贵总督李经义电告英军占领片马,他被清政府任命为腾(冲)永(昌)云(龙)泸(水)等属乡兵事务所所长,督练乡兵。清政府下令逮捕“守土失职”的登埂土司段浍入狱,命泸水等地各土司守土抗敌。泸水六库等五土司积极响应,组织起一支以土司兵为骨干的司属土练武装队伍,人数共400余人,号称“弓弩队”。

宣统三年(1911年)一月,正值片马丫口冰雪消融之时,“弓弩队”在六库老土司段浩亲自率兵(指挥),将400余人平均分为二队向片马进击,南路由片马丫口强行佯攻,北路由称戛自八丫口穿插迂回片马。

片马丫口为通向片马的主要通道,位于海拔3700~3米的两个高地之间,地势十分险要。英军占领这里后,已在两高地上构筑了防御工事。南路进攻丫口英军的200余名“弓弩队”在六库土司段浩率领下,由古炭河直插片马丫口。但因英军早有准备,队伍刚进入丫口就被强大的火力封住了通路。段浩机智地指挥“弓弩队”由丫口两翼,利用森林向敌阵地迂回。不料英兵大队人马已部进入丫口阵地,当“弓弩队”向敌发起冲锋时,被英军集中火力射击,当即伤亡练丁数名。“弓弩队”顽强地用火枪和弩箭反击敌人,但因火器明显落后于敌人,并且敌已据险扼守,“弓弩队”终不能取胜,段浩迫不得已,下令部撤退,进攻丫口失利。次日凌晨,段浩友军率兵攀上称戛自八丫口。与此同时,英军巡逻队军官吾库爬抵丫口。段浩等率先指挥“弓弩队”占领丫口阵地,张弓射敌,射中英巡逻队军官眼睛,在这突然袭击面前,英巡逻队撤离阵地向山下逃跑。“弓弩队”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将英军巡逻队赶回了巴吾库营地。后来,突入片马的“弓弩队”与原在这里坚持斗争的蓑衣队汇合,他们积极利用夜幕和地形,不断用夜袭、断水、投毒等方法骚扰敌人。使英军处处受敌,不得不退守军营。

英军的侵略行径在遭到清政府抗议和世界舆论谴责,同时在片马又遭段浩等人的反抗,处处被动挨打,英军不得不在3月份撤出片马,并在1911年4月10日,照会清政府,正式承认片马、古浪、岗房等地为中国领土。

泸水土司衙门抗日促解放3

1942年年初至5月,大批缅甸华侨难民相继渡过泸水逃回祖国内地。段浩领着儿子段承经、段清华,在六库成立了“临时难民接待站”,自己以身作则,拿出大量谷米钱财,发动土司、土舍以及富户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热情接待从缅甸遣退回国的远征军官兵及华侨难民,迎入国门。段浩父子为难民提供免费吃住,并资助少量盘缠,资助他们撤回内地;五六月份接待站还承担了接应撤退远征军的任务,10个渡口的竹筏和小船最多时一天渡过1000人。仅是段清华接待的官兵即有三四百人,难民难以数计。

在段浩等爱国土司的垂范下,各族绅民踊跃捐粮献金,在各交通要道、江岸渡口接待,供水供食,并发放少量的路费。远征军96师3000余人由缅甸经福贡、碧江设桥渡江,撤回内地;第5军200师将士几百人由腾北、片马撤入到达六库渡江,戴安澜将军的灵柩也由腾冲迎送到泸水,经栗柴坝怒江渡口渡江归来。副师长黄翔率队经过泸水,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帮助。

除第5、第6军将士外,还接济收容了大批缅甸华侨难民。国难当头,缅甸失利,段浩等人的泸水“临时难民接待站”为风尘仆仆的祖国亲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同胞的温暖。

1942年5月19日,日本侵略军100余人,从腾冲越过高黎贡山,窜犯怒江,追击自缅甸撤回国内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日军窜至上江镇栗柴坝西岸渡口时,发现远征军已经东渡,渡口被严密封锁,只有未及过渡的300余人缅甸华侨难民和腾冲、龙陵难民滞留在渡口。日军不能东渡,恼羞成怒,兽性大发,竟于光天化日之下,首先对妇女难民进行集体强奸,然后架起机枪对手无寸铁的难民进行疯狂屠杀,除少数脱险外,290多位难民惨遭杀害,这就是日寇窜入怒江第一天就犯下的滔天罪行。段浩的土司衙门也遭到了炮击。他高举起爱国的旗帜、拿出血本要同日本鬼子战斗。

栗柴坝惨案发生后,78岁任抗日少将司令段浩为代表的泸水爱国土司和各族人民准备举旗抗日,与抗日军队并肩作战。

1942年5月,腾冲、龙陵等地失陷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奉命西征,同第11集团军战区总司令宋希濂将军共同商议滇西抗日战事。随后,李根源发表了主张抗战的《告滇西父老书》。泸水民众积极响应李根源的号召,各副县级设治局长和众土司当即向李根源致电,愿同仇敌忾保乡保国。第11集团军以转国民党中央军委致滇西各司官的专电,要求各司官“深明大义,当能一心一德,与国家共休戚,与疆土共存亡,协助国家,努力作战”,泸水各族人民对此也作了积极响应。当时,段浩正生病,他派了练地土司代办杨子亮,孙婿、鲁掌土司的胞弟茶继周等人,前往大理第11集团军战区司令部请示泸水抗日事宜。宋希濂总司令和李根源监察使亲自接见了杨子亮、茶继周等人,派第5军运输13团上校团长谢晋生带100多远征军同杨子亮、茶继周等一起到了六库,同段浩共商泸水抗日事宜,决定组织民众游击自卫队伍,开展军民协力作战。

1942年8月初,经第11集团军司令部批准,在六库成立了“福(贡)碧(江)泸(水)练(地)民众自卫支队”。老土司段浩应命毅然出山,任民众自卫支队少将司令,统领地方武装配合抗日军队抗击日寇。

在六库成立的民众自卫队的副司令由谢晋生上校担任,第一游击大队由白族土司(镇长)、段浩儿子段承经任大队长,负责六库防务;第二游击大队由白族土司段承功任大队长,负责鲁掌防务;第三游击大队由彝族土司茶光周任大队长,负责老窝防务;第四游击大队由白族土司杨子亮任大队长,负责练地防务。

自卫队的人员达700余人,其中400多人为当地少数民族子弟,使用武器大多为步枪、长矛、大刀、弓弩等,另有几支机枪、冲锋枪和手枪。

福碧泸练自卫支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作战,为抗日部队筹集粮秣、运输支前等。

1943年9月,为了保证六库渡口的江防,11集团军派预备2师第五团李颐部到六库加强江防,李颐团1500人星夜赶来,一时间军需粮秣接济不上。段浩决定将石索、瓦戛、瓦多罗三个乡的六库积谷100多石(约4万多斤),开仓支援部队。组织动员各乡群众力投入粮食加工。各族群众不分昼夜,利用碾、碓加工成米,背运到六库和斋房给部队。

随着部队进驻数量的增加,粮食、马料、蔬菜、肉食等副食品供应紧张,为了保证部队供给,段浩还相继成立了泸水军民合作站、西区军民联合办事处、称戛、老窝、鲁掌、六库军民联合办事站等机构,主要负责募集采买驻军的粮秣、猪鸡、油脂、副食、马草、马料及各项夫役等任务。老窝土司辖区除将两仓积谷共500多石供应战军外,又征派了十几万斤军米、十几万斤马料、十几万斤马草、5匹骡马、400多头肥猪,其它鸡禽副食难以数计。老窝当时属云龙县,接待和支前任务特别重,家家驻扎部队,户户出动运输,连妇女也不例外。从保山瓦窑到片马的运输线几乎在高山和深谷的崎岖小道上穿行,既有江岸酷暑地带,又有高山雪原及原始森林,条件极为艰苦,加上战时供给困难,缺医少药,饥饿、劳累和时疫使不少民工倒在运输途中。两年中老窝区共有100多民工死亡。

泸水各族人民起早贪黑,不分阴晴风雨,历经艰难,保证作战部队的正常需要,另外还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和便衣队负责侦探、向导等。据不完统计,仅反攻期间为支前运输就有338人为国捐躯。从1942年9月到1944年3月,段浩的自卫支队和各族人民为部队运输粮秣和军需物资,人背马驮达200万斤。在1942年9月前几个月中,六库、鲁掌、登埂、卯照、大兴地五个地方,出民夫4000余人,支援积谷3000余石,粮1000余石,柴薪16万斤,草料6万斤。

1944年2月,反攻片马之战,段浩的支队承担赶修人马驿道的任务,动员组织了近1000人的修路民工,经过三个月的奋战,修通了从称戛的河尼密,经过排巴、怒扒托王、王马米、拿那米、水扒卡到尺别哥垭口的通道。部队进攻时,登上3000多米的雪山垭口为部队破雪开路,经过10多天的艰苦奋斗,掘冰挖雪,为谢晋生等部队反攻片马、收复失地作出了贡献。

怒江渡江大反攻开始,第54军198师5400名官兵从栗柴坝、孙竹渡口渡江,段浩组织100多名水手运送部队。在怒江各渡口,组织民众造船筏,泸水境内有10个渡口,每个渡口设置竹筏2至8个,计35个;较大的渡口制造可容100人的船,计11艘。每个渡口配备水手4名以上,栗柴坝渡口配设45名,共配备193名。从1943年到大反攻一年多时间里,划归江防部指挥使用。

以段浩为首的自卫支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了在怒江北段的游击战争和反攻时期的所有军事行动。1943年10月,马掌河包围战,有自卫队派遣的茶板发扒渡江侦察,为预2师提供了情报。片马反攻战和怒江大反攻,自卫队组织便衣队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收集情报。第三大队茶光周以从大理干训团毕业回来的茶兴周等5人为骨干,组织了30多人的便衣队,化装进入敌占区,为腾龙大反攻搜集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1944年5月的反击战惨烈之极,敌我双方死伤都十分惨重。但是,军民同仇敌忾,经过猛烈的进攻,顽强

你现在所看的《大山里的兵》084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泸水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大山里的兵

看最新最全的书,搜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