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 > 永世帝唐 > 第三百四十五章:恩人指路

第三百四十五章:恩人指路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殷清风想到乡村去转转,初衷还是陕州没啥可逛的,可真到了眼前这座小村落,他庆幸自己来对了。

天子名臣坐高堂,黎民百姓求温饱。他在倡导别人弯腰做事,却从未亲自品尝一下这个时代的酸甜苦辣。

在马车里看去,这个村子就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一穷二白。

漏风的茅草屋十七八座,坡田、薄田两三百亩。看不见家畜的影子,听不见家禽的嘶鸣,也闻不到炊烟的香气,甚至,村民的衣衫也只能算是勉强遮体。

马车的出现,惊动了这里的人,他们三三两两的走出柴门观望着。

按照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的习性来说,车外面的画面有些不完美。既然每家都有人出来围观,为何不见老弱也不见童子?

殷清风看了看外面,对李晋安说道:“叔叔,这里有些怪异啊。你看,外面这些人要么是壮汉,要么是健妇,即使有些孩童也多是襁褓中的。不见老妪老翁也不见随地乱跑的孩子。”

李晋安双目中的精光闪了闪,“可有胆随叔叔下去见识一番?”

殷清风咧嘴笑道:“怎么感觉叔叔是要小侄手提三尺长刀下去杀敌一样?”

李晋安哈哈一笑,“你倒是有趣得很。”

见人从马车上下来,人群里走出一个壮年汉子。他抱拳说道:“张二郎和乡人恭迎客人。”

语气不徐不疾,表情不卑不亢。

殷清风再看向他身后的人群。

他们的脸上有的是警惕,有的是淡然,却同样没有惶恐,也没有谦卑。就仿佛,他们不知道客人一身的绸衣,代表着身份比他们高出许多一样。

殷清风抱拳,“我叔侄二人闲游至此,惊扰主人翁了。”

张二郎憨笑道:“来了都是客。这天寒地冻的,不如到寒家坐坐。”

殷清风和李晋安相互递了个眼神,跟着张二郎走进他的家里。

地上有一个燃烧的炭盆,让这处茅草屋显得没那么寒冷。

张二郎有些歉意的说道:“寒家只有热水招待客人了,还望客人不要嫌弃。”

殷清风和李晋安各自结过女主人递过来的陶碗。殷清风说道:“客随主便嘛。倒是我叔侄二人空手而来,有些失礼了。”

“嘿嘿,俺姓张,前汉留侯的那个张。客人称呼俺为张二郎就行。”张二郎再次自报家门。

殷清风也只好介绍道:“我叔侄李姓,从长安来。听主人翁的谈吐,倒不似普通人。”

张二郎依然憨笑,“什么普不普通的,就是这山野里讨口饭吃的村夫罢了。”

一直沉默的李晋安说道:“张二郎可曾入伍为卒?嗯你在军中的阶级应该还不算低。是哪个卫府?”

张二郎的眼睛眯起,又很快的恢复了自然,“嘿嘿,都是陈年旧事”他伸手指向侧面,“这东山坳的人,都是百战之余只想在这里落脚求个安稳日子罢了,倒是让客人耻笑了。”

殷清风心说,自己还是嫩了些。

他刚才奇怪这里的人口构成,却没往别的地方想。原来张二郎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李晋安淡然的说道:“好一个百战之余罢了,只要尔等真的只想安稳度日,往事不提就不提吧。”

张二郎站起身抱拳,“多谢两位客人成。”

既然被道破身份,他也不用再掩饰了。

能一眼将他看穿,又放言不追究他和同伴们的过往,身份必定不凡。若他再不识趣,倒是给这些人招祸了。

殷清风见李晋安没有再说话的兴趣,他等张二郎坐下后说道:“这东山坳土地可不算多,县里就没按照人丁数来分田?”

张二郎道:“前岁有县衙的人来给我等落籍,今岁也有人来叫我等聚居到县城里。可我等只知种田打猎,进了城里又能做什么?”

殷清风点点头。

现代里出现农民工潮,是因为城里有就业机会,而现在没有。若是没有一技之长,进了城也是贫民中的贫民,还不如在城外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图个温饱。

看来,他向李世民提出的将城池周围的人收拢到城里的谏议,不是没执行,而是执行不下去。

说到底,唐朝的手工业和服务业还不发达。想要达到城外的农民自觉进城打工,第一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数,第二才是商业繁荣。

在古代,农业历来是被重视的,但商业不同,商业在古代,是百姓一种自发的行为。

现在李唐将将安稳,商业正处于自我治愈,自我梳理的阶段。他推出几个加盟的产业,还远远不能带动各地商业的发展。

“张二郎可知两汉曾坐了四百年的江山?”

张二郎吃不住李晋安的身份,对殷清风也心存顾虑。“俺略识几个字,倒也听人说过汉高祖和光武帝。”

殷清风道:“两汉存世四百年,那是过去。眼下的大唐若是延绵四百年,张大郎以为就东山坳这地方,可能容得下十代二十代之后的子孙繁衍生息?”

张二郎呆了呆,“公子是何意?”

公子?

殷清风心里撇了撇嘴,以他的身份还不够公子的称呼。这张二郎的嘴巴倒是够甜的。

公子为公卿之子的称谓。千百年来,连公卿家的庶子都不敢使用这个尊贵的称呼,就如百姓不敢自称“孤”“朕”一样。

他的老爹虽然是公卿级别的,但他是庶子。即使他也想被称为“公子”,可没人敢拍这马屁,也就是这村夫山民敢用来恭维人。

他也遗憾不敢自称一声“少爷”。

唐朝的“爷”是老爹的意思,少爷呢?小爹吗?自从他对许敬宗自称过一次“少爷”后,再也不敢用了。

他说道:“现在东山坳有多少户、多少人丁、多少土地?”

“十八户,五十七人。两百二十三亩”张大郎记得很清楚。

殷清风道:“一户三人,每人不足四亩田。倒也勉强能温饱若是再增加五十人呢,田里产的粮食还够吃吗?”

张二郎好像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算账的,他吃吃的说道:“这这应该不够吧”

殷清风摇摇头,“不是应该,而是东山坳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一百人。”

刚才还吃惊的张二郎,此时淡然的说道:“向坳里去两三里,还可开垦四百余亩呢。”

李晋安虽然不明白殷清风为何要与这村夫费口舌,现在见殷清风被顶了回来,他脸上不由得露出微笑。

殷清风很有耐心,“我算你东山坳总共有土地七百亩。若是每人以四亩算,可以养活一百七十人。”

张二郎迎合的点点头,他想知道这少年到底想说什么。

“现在东山坳的人丁五十有七。由五十七人繁衍到一百七十人,张二郎以为需要多少年?”

张二郎张张嘴,却没说出声。

殷清风继续道:“只需再繁衍出两代人,这里的人丁就得超过两百人。除非”

“除非什么?”张二郎的心被调起来了。

李晋安也好奇殷清风这句“除非”是除非什么。

“除非每个男子一生只生育两个子嗣。那样的话,到第四代时,这里的人丁也要超过两百人。”

李晋安和张二郎呆住了,这殷清风是怎么算出来的?

殷清风追问道:“张二郎以为,三代人需要多少年?”

李晋安笑了,这还用算吗?平均十六七年一代,三代人也不过五十年。

张二郎张着嘴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五十年后,这里人满为患。五十年后,这里的每一个人每日吃两顿稀粥,方可勉强让两百多人饿不死。”

殷清风一锤定音。

“五十年饿不死”张二郎嘴里喃喃着。

李晋安总算明白殷清风的意图了。他微笑着等待结果。

殷清风向他笑了笑,对张二郎说道:“你们好不容易逃过了战乱,好不容易在这个求得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可是,五十年后,你们的子孙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你们该怎么办!”

最后几个字,他加上了音量。

“是啊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张二郎目光呆滞。

父兄去了辽东,再无音讯。十五岁的他带着三个弟弟妹妹,以及恶疾缠身的阿娘出外逃难。

半年内,阿娘没了,最小的妹妹也没了。把大妹妹卖掉之后,他带着只有十二岁的阿弟加入了知世郎的义军。

义军给他们每人发下一个削坚的木头棍子,然后带着他们去杀官军

孟首领带着他们从齐鲁杀到江淮

阿弟第一场仗就死了,被官军一刀砍在脑壳上,当场死了

抱着阿弟瘦弱的身躯,他质问苍天,苍天不应,他质问大地,大地无声只有他的怒吼在天地间回荡

在江都城北,他杀死了三个官军,算是为阿弟报了仇。但义军依然败了他被俘了

但是,他不想死。他要为自己找条活路。于是,他投靠了王世充的军队。

一年后,王世充带着部队北上。当他听说是去解救被围困在雁门关的大隋皇帝时,他心中充满了愤恨。那个让他阿耶阿兄丧命在辽东的皇帝就应该被草原蛮子杀死!

他在混乱中割了几个脑袋,然后升为了队正。后来,他在洛阳仓之战升为了旅帅。

在邙山脚下,他亲手砍死了当年的孟首领。

他现在依然记得孟首领死前说的话:“乱世人命不如犬

你现在所看的《永世帝唐》第三百四十五章:恩人指路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永世帝唐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