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八十九章:阎公立德

第二百八十九章:阎公立德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殷清风走后,李世民一人闷坐在书房里。</p>

殷清风获得仙人传授的仙缘,让他受益无穷。可如何对待殷清风,却一直是他</p>

的心病。一个凡人尚且有七情六欲,可殷清风表现得完就是一个圣人。</p>

男子在世,谋求的无非就是权、财、名、利、色。</p>

权,殷清风一再表示不想出仕,今日更是谏议将外戚归为内官署的职官。</p>

财,莫说在大唐,自古以来就没人比殷清风更会生财。偏偏,他却极不在意钱</p>

财:佃奴要放良不说,还打算分给他们田地;加盟金献出大部分、酒水营生只留半</p>

成的份子</p>

名,长安城里知道他这个少年的人并不少,而且都是顶级的权贵和世家。但,</p>

他始终闭门不出。</p>

利,闭门不出又视金钱如粪土,还在乎什么利?</p>

色,只要他愿意,多少世家愿意将嫡女送进他的内宅?可除了一个原先的贴身</p>

侍女和武士彟的嫡女,其余的都出自他的东宫。</p>

记得他曾说过‘无欲则刚’,现在想想,殷清风到底是‘无欲’还是他在谋划着‘刚’?</p>

一再逼迫殷清风进入仕途,就是想利用臣臣、君臣的关系掌控他。只要他出了</p>

错,就有机会、就有理由惩治甚至杀掉他。可若是始终是翁婿关系,自己就找不到</p>

任何借口</p>

哎~~~难道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可除了加强自己对大唐</p>

的掌控和大唐的国势外,好像自己什么也做不了~~~</p>

不被掌控的感觉真难受啊~~~~</p>

离开东宫的殷清风,心里也不平静。</p>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舅哥儿,他唱的那出戏有没有李世民的影子还真难判断。</p>

但有一点事肯定的:李世民不但乐见长孙无忌刁难他,而且李世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p>

这个小算盘是什么,同样不好判断,大致可以猜测为对他的疑心。</p>

对于这一点,他只能表示无奈。</p>

经过这几日的折腾,他反复反省后得出了两个结论。</p>

首先,他自身有两个短板。</p>

第一个短板,是殷开山死的太早。</p>

李世民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除了殷开山外,杜如晦、屈突通、长孙</p>

顺德和张公瑾四人也过世了,但唯有殷开山是死在玄武门之变以前的。</p>

而且,这二十四人里,除了不得不给皇室宗亲一个名额外,李靖、李绩和秦琼</p>

是中立派,但他们和魏徵一样,是能力够功勋够资格、剩余的人当中九个与李世民</p>

有姻亲关系、大部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p>

唯有殷开山,死得早、和李世民不是姻亲</p>

有人说,殷开山除了作为刘弘基的副手一起攻破长安城外,在生前几乎参加了</p>

每一场唐军对外的大战,才有资格被李世民绘图凌烟阁的。但他们忘了一个事实。</p>

史书中提到:李唐起兵后,李世民召殷开山为长史,而殷开山则四处招慰关中</p>

流民和群盗入伍。</p>

这句话的含义是,李世民起家的队伍,也就是李世民的私军——天策府军,很</p>

多是殷开山招募来的。</p>

这就意味着,没有殷开山,李世民的野心还要晚几年才能膨胀起来、他当皇帝</p>

的时间也要延后几年。</p>

这,才是殷开山入凌烟阁的真正原因。</p>

如果殷开山还活着,他“作为”殷开山的孙子,不管表现得再突出,李世民还会</p>

这么疑心重重吗?</p>

应该不会</p>

第二个短板,</p>

他惊人的学识来自于仙人传授这个理由,按道理讲应该是最没漏洞的,漏洞来</p>

自于他的表现。</p>

他认为自己站在某个制高点,这就造成了他不屑于也没心思与这些祖先们沟</p>

通、交流的现状。</p>

一个没有私欲的人、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当权者最不喜欢的那一种</p>

人。当权者最忌讳的就是不能对某个人进行掌控。</p>

其次,他也有两点是可取的,或者说是优势。</p>

第一,他时不时的向李世民展现他的学识。这或许给李世民一种没有心机城府</p>

的感觉;第二,事无巨细的向李世民汇报。</p>

一个没有心机城府又事无巨细向他汇报的少年,还在李世民的容忍范围之内。</p>

所以,他不但要祈祷李世民看在他两个可取之处而暂时放弃对他的猜疑,还要</p>

改变一下他形象。</p>

走出家门与其他同龄人交往并不困难,面对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一步必须迈出去。</p>

难就难在他如何让自己不完美。</p>

买房子买地他现在就不缺这些、进入仕途最多就是个内属官、为了多活两</p>

年美色就算了还有什么能破坏形象呢?</p>

虚荣?暴躁?刚愎自用?贪杯好色?</p>

想来想去,殷清风发现自己还真是一个完美的圣人</p>

多日苦思无果的殷清风在见到阎让阎立德的时候,眼前一亮。</p>

以中国古人轻视工匠的思想来说,能把阎立德评为建筑家,可见他在这方面真</p>

的是非常非常杰出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他绘画的功绩,也有韦李世民建造昭陵的</p>

功绩,才顺势提一下的可能。</p>

阎姓的起源很复杂,估计阎氏子孙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他们的始祖到底是谁。加</p>

上人口不多,阎姓一直就不是名门大族。</p>

但阎立德的家族是一个小意外。</p>

阎立德的老爹阎毗,七岁时就袭爵石保县公,成年后,因仪貌矜严,经史颇好</p>

又善篆书、草隶和画技,为当时名声响得不得了。于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见了之</p>

后,一高兴就把闺女清都公主许配给他了。</p>

到了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这一代,一个为博陵子一个为大安公,而且阎立德的儿</p>

子当过司农少卿、闺女是李世民四儿子李泰的王妃;可惜,他的孙子被武妹妹‘夷</p>

其三族’,这里面也包括阎立本的子孙。</p>

有着一半鲜卑血统的阎立德看起来有些瘦瘦的,一把大胡子极其醒目。</p>

按照阎立德外公宇文邕来算的话,今年二十九岁的阎立德与李世民平辈。所</p>

以,殷清风见到他时,恭敬的称了一声“阎叔父。”</p>

殷清风嘴里的阎叔父站在郧国公府的大门外,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他。许久,阎</p>

立德才说道:“某今日不约而访,淮阳侯可莫要说阎某失礼了。”</p>

阎立德的声音很平和,让人听不出喜怒哀乐来。殷清风也就当他是在说客套话</p>

了,他恭敬的说道:“本应是小侄拜访叔父的,今日劳烦叔父亲至,小侄已是罪过了。”</p>

阎立德此时的官职是尚衣奉御,干的是为宫廷设计服饰、舆伞仪仗等物品的活</p>

儿。因为曾担任过秦王府士曹参军的缘故,他在李世民登基后才升任为将作少匠。</p>

他现在出现在这里,完是殷清风向李世民提了一嘴的结果。</p>

阎立德虽然喜欢绘画,但做一个尚衣奉御属实不开心。昨天太子找到他,说淮</p>

阳侯推荐他来主持修建新宫殿。听到这个消息,在短暂的发愣之后,他欣喜若狂。</p>

主持修建新宫殿的功勋他并不看重,看重的是脱离了尚衣奉御、看重的是能施</p>

展所长的机会。</p>

等他回到家中后,才想起殷清风这个推荐人。</p>

对于殷清风,他只听说过一些传说,包括他的身份,包括加盟的事儿,包括长</p>

安城的水泥路和渭水桥</p>

依照本性,在听到水泥路出自殷清风之手的时候,他就想等本拜访了。可胞弟</p>

阎立本的一番话,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p>

阎立本在秦王府担任过库直。</p>

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才堪者”。</p>

库直不是管内勤仓库的,这个官职的职能从隋朝时的亲卫武官已经演变为“参</p>

典文翰”和参议军事了。</p>

也正因为如此,任库真者在其以后个人的仕途上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曾任库</p>

真者后来一般都位居军政要职,立功封爵,库真之职为他们在仕途中重要的一环。</p>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曾任库真者的后代们都引此为荣,</p>

因为阎立本的职务关系,他对殷清风的了解当然要比不问外事的胞兄知道的要</p>

多得多了。</p>

阎立本当时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殷清风去秦王府和东宫时,从来都是李晋</p>

安迎接的;第二句,殷清风是中山王的老师。</p>

阎立德再不通人情世故,也明白这两句话的含义。</p>

所以,他对殷清风更好奇了。</p>

他好奇的不是为什么是李晋安迎接殷清风,也不是好奇殷清风有什么资格成为</p>

教导中山王的老师,而是好奇这新宫殿最初是交给殷清风来主持的。</p>

要知道,为皇室建造宫殿,而且是宫殿群,可不是乡下的茅草屋,搭几根柱子</p>

盖上茅草那么简单的。体现皇家威严是最根本的要求,还要在兼顾整体布局合理的</p>

情况下符合风水对应星辰等等。</p>

殷清风才多大年纪,就懂得这些?</p>

现在殷清风推荐他来主持,是因为能力不足?还是,当初太子就是为了给他谋</p>

得名声才把这个担子交给他去挑?</p>

为了试探殷清风,他甘愿承受无礼的风评也要来个贸然登门。</p>

阎立德在郧国公府的门外,很惊讶的看到“敕造郧国公府”的门匾下面竟然没有</p>

淮阳郡开国侯的门匾。以殷清风的地位,是万万没道理缺少这样一块门匾的。</p>

带着疑问,阎立德上前说明自己的来意。</p>

见面之后,殷清风给他的印象很好。</p>

他的父亲善字善画,可若是相貌丑陋不堪,也不可能成为驸马的。</p>

殷清风从外表上看,是算不得上佳的,但气度却是非凡的。能在这个年纪就有</p>

这样的气度,是值得尊敬或者是平等对待的。</p>

他拱手道:“说来,阎某还要感谢县侯的举荐之恩的。”</p>

殷清风见阎立德终于露出了笑脸,也越加礼貌的说道:“若叔父不弃,请以小</p>

侄的名字相称。而且,若不是太子提及,小侄安知叔父之才能?叔父要感谢的是太</p>

子而非小侄。”</p>

阎立德心说,“这就对了嘛。以他一个小少年安知某之名?不过,太子恩宠他</p>

的意图就更清楚了。”</p>

想到这,他客气的说道:“清风贤侄不会就在这里待客吧,哈哈哈”</p>

进到书房之前,殷清风让人把吕才叫来。</p>

吕才完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就连他去堪舆龙首山的时候也叫不动他。但现</p>

在涉及到大明宫具体各个宫殿选址的事情,必须要借助吕才对风水学的知识。</p>

殷清风与阎立德客套了一会儿,吕才门也不敲的就闯了进来。</p>

阎立德对于这个衣衫不整的少年的出现多少有些意外。这时,殷清风介绍道:</p>

“叔父,这是小侄的好友,博州清平吕才。吕兄尚未及冠,叔父直呼其名就好。</p>

小侄请吕兄过来,是因为他精通堪舆术。那些宫殿选址少不得要借吕兄一臂之</p>

力。”</p>

说完,也对吕才说道:“吕兄,这是小弟的叔父,阎公立德,奉太子之命修建</p>

新皇宫。”</p>

吕才整理了下衣袍,恭敬的见礼。</p>

阎立德客气的点点头。</p>

殷清风见人都到齐了,他把关于大明宫的设计稿拿出来铺到桌子上。</p>

“咦~~~”</p>

惊讶之后,阎立德惊呆了。</p>

新的宫殿群落里,前半部分殷清风只标注了哪里是议政殿、哪里是三省六部的</p>

官署等等,而后半部分才是他的设计。</p>

史书没有记载大明宫的设计者,但彼时担任将作大匠一职的人,是声名显赫的</p>

大画家、的作者阎立本,也就是阎立德的胞弟。</p>

阎立本此时只有二十四岁,这个年纪还真不足以担任监造者的职位。殷清风只</p>

好选择了比他大五岁的哥哥阎立德。</p>

得益于网络里关于圆明园的视频,视频的录制者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圆明园的原</p>

貌,再加上殷清风又去过几次,趁着这次机会,他尽可能的都体现在这几张图纸上。</p>

但他相信阎立德吃惊的不是这些欧洲风格的建筑样式,而是主视图、俯视图和</p>

左视图。</p>

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所看到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前面的形状;由物体</p>

上方向下做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叫俯视图;而由物体左边向右做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则</p>

叫左视图。</p>

这三种角度的画图,被称为三视图。三视图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的尺</p>

寸,保证施工时能更准确无误。</p>

毫无疑问,三视图是工程制图的一种手段。</p>

后世人若以为三视图是从欧美传过来的,那就错了。</p>

宋代李诫所著的一书,总结了我国历史上的建筑技术成就。书三</p>

十六卷,其中有六卷是图样,包括平面图、轴测图和透视图。这部建筑图样的巨著</p>

里,运用了投影法表达了复杂的建筑结构,比西方工业革命是才产生的三视图要早</p>

上六百年。</p>

作为李诫的古人、以绘画二维画见长的阎立德当然没见过这种样式的图纸了。</p>

但也不能因此就说阎立德的画就没有立体感,只是这时人们把立体应用到绘画</p>

当中的概念还有些模糊。</p>

除了三视图外,殷清风估计阎立德吃惊的还有他对地形的测绘。</p>

把实际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地理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到图纸上的过程,相反</p>

的就是按照图纸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他搬到实际的现实中来。这个过程就</p>

是测绘。</p>

观看中国古代的地图,同样是没有立体概念的,也没有等高线、具体比例也模</p>

糊与其说是地形地图,不如说是标注了地理名词的画。</p>

地理测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殷清风只大概知道一些概念和应用。他将</p>

这些应用在设计稿里,足以让阎立德这个古人感到吃惊的了。</p>

阎立德俯身趴在桌子上许久,猛的直起身来抓住殷清风的胳膊,“你你是怎</p>

么做到的!”</p>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