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七十二章:制造惊喜

第二百七十二章:制造惊喜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子不教父之过”与“男主外女主内”这两句话,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是矛盾的。但,世人相信前一句是对的,后一句也是对的。

嫡庶之分,在宋唐之前是极其严格的伦理秩序。庶子庶女生下来后被嫡母教养的事情,在各大家族里就是一条铁律。

自幼接受的教育,又曾为郑国和唐国后妃的经历,殷清风说的“孩子在成长...尤其是在十岁之前,他们都希望身边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这句话对韦妮子的刺激是最大的。

但此时没人留意她内心的波澜,其他人的情绪和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单云英身上了。

单云英左手抱着亲儿子、右手是未来儿媳,她瞅瞅这个看看那个、亲亲这个亲亲那个,仿佛天下最幸福的人就是她了。

或许武静淑从来没被这么多人围观过,她小嘴儿一瘪“哇哇”的哭了起来。

她这一哭,倒是让众人笑得更欢了。等到看见杜天意好奇的伸手去抓武静淑,连殷清风也忍不住的笑出声来。

月眉将手指塞进杜天意的小手里晃悠着,“哟~~~这么小就开始心疼未来的娘子啦~~~”

繁星干脆托着杜天意的后腰,把他向武静淑靠拢,“去,好好安慰安慰你的小娘子~~~”

杜伏威这会儿也没有了女子与小人难养的郁闷了,他抻着脖子看着眼前热闹的场面。或许,他此刻心里想着十几年后杜天意成亲和他成为祖父的画面吧。

杜伏威夫妇欢天喜地的将武静淑收为义女,解决了殷清风最近以来最大的心病。

作为一个意外来客,又身处这个时代,武则天是他绕不过的坎儿。

将她收进内宅,看起来符合很多人的yy,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武则天能成为武则天,是家庭教育、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组合在一起的结果。现在,他把这些因素都改变了,武则天也只能是一个安静贤淑的武姓小丫头而已。

既然她只是一个与其他同龄人区别并不大的孩子,他就没何必再和她牵连出更多的因果了,给她一个平静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灞桥边,殷清风一人一马送别武士彟后,他关起门来安心做他的教书匠。

但,偶然的一眼,让他做了一个决定。

学堂依旧的惯例是,学生要在这一天放假回去和家人团圆,李世民的十一个孩子也是如此。

将孩子们一个个送上车后,殷清风在转身的一瞬间,却看到繁星脸上显露出郁郁寡欢的表情。等他要仔细看个究竟的时候,她却欢笑着拉着月眉往回走。

望着繁星的背影,他站在原地思考了一阵,然后快走几步追了上去,说道:“你们先回去。我刚才想起一件事情,要去趟东宫。”

“哦~~~”

月眉并没有多想,只是甜甜的说了句“郎君路上平安”。

殷清风骑着黑旋风追上襄城的车队,然后跟在旁边进了东宫。

或许是李晋安在火药作坊那里实在脱不开身,迎接殷清风的是他打过几次交道的黄姓内侍。

殷清风可以肆意结交李晋安,那是因为李晋安是李世民放心的人。但这面对这黄内侍时,他就客气了许多。

在书房里等候没多久李世民便笑呵呵的走了进来,“以前你在城外,难得来一次这里也就算了。怎么进了城后,还是看不见你?”

殷清风见李世民心情还不错,他直接道明来意,“小侄今日前来想向叔叔求教一事。”

李世民有些意外,殷清风从来都是智珠在握的样子,怎么今天要向他请教了?

“说说看...”

殷清风说道:“小侄隐约听说,唐律规定如果旅人要前往他处,要出具关津过所,而官员外出还要有中书省还是门下省的公检方可?”

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透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等,所以唐律规定了百姓离开居住的城池之前,必须到所在的州府、县衙办理过所。

长期离开所居住的城池而无登记的话视为“逃亡”、“浮浪”,是违法行为,但是出门求学、求官却是例外。

出行的百姓在经过渡口、关隘、进入城池、住店时要出示过所,而官员外出公干时要有尚书省开具的公检,然后凭借着公检到各地的驿站投宿。

李世民问道:“你小子要外出?去哪里?”

殷清风回道:“小侄曾答应过月丽在宫里的侍女薛繁星帮她找到家人。小侄通过她的描述,想去河东蒲州一带探访一番。”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有爵而无官职在身,只需去民部办理即可。

既然你决定亲自走一趟...那就早去早回吧...”

殷清风不知道李世民为何在听到他要外出的消息,会变得...怎么说呢,是阴沉吗?反正不是好心情。他的一举一动都不想引起李世民的猜忌,所以才会来报备他出行的消息,结果..

带着一肚子的猜测,他来到民部。

民部属于尚书省,位于皇城内部。

尚书省下属的其他五部的办公室与民部一起,都在一个大院里。其中,吏部相当于人事组织部;民部相当于民政部加财政部加交通部加建设部;兵部就是国防部喽;刑部相当于司法部加公安系统加法院检察院;吏部相当于教育部加文化部。

唐朝的中央机构都在皇城里办公。

进到里面的殷清风满眼看去都是一座座一列列的房屋院落,让他搞不清楚民部在哪里。好在他脸皮厚,逮住了一个年轻的官员问路。

这个年轻的官员快速的瞄了一眼殷清风腰间的鱼袋,然后恭敬的给殷清风指了路,还亲自带他到了民部的门口。

向那官员致谢后,殷清风走进民部的大院。

这里的人还真是不少。一些人坐在院子里相互交谈、一些人站在那里闭目养神,看看他们的架势好像是在排队。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的殷清风吃不准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

殷清风眼睛扫了一圈儿之后,他把目光定在他前面不远处交谈的两个人身上,他走上前去,“冒昧打扰二位了。”

那正说些什么的两人一起转头看向殷清风,殷清风做了个拱手礼说道:“冒昧了,我想请教下这过所如何办理?”

听到殷清风的问题,二人惊讶的相互看了看,有扭头看向殷清风,其中一人不确定的问道:“这位小郎君可是要办出行的过所?”

“是。”

另一个人连忙说道:“这位郎君,你看那个院门没有?你进去之后就有人招呼你了。”

“打扰二位了,多谢。”殷清风客气的拱了拱手然后向那院门走去。

他离开后,那俩人议论了起来,“王兄,难道你认识这小郎君?”“我自然是不认识了。可是你看他的年纪和气度,肯定是哪位贵人荫封的后人。”

“哦~~刚开始我还诧异怎么跑进来一个少年呢,让你这一说我才反应过来。”

“这种鼎食人家的儿郎,还是小心应对得好,谁知道那句话就得罪这帮膏粱子弟了。”

“是啊,这次进京小弟发现这长安城里的朱门子弟很是跋扈啊。”

“为兄昨日还遇一群少年郎狂马奔驰,也不管路上是否有行人。若不是我听见马蹄声赶忙躲避,说不定这时已丢了性命也不一定呢。”

“哎~~~听说好多权贵都做起了商贾之事。这有了钱财,儿郎却放纵不管,真是....哎~~~”

“多言无用,我们今天来此报道之后,赶紧把那新的耕植技术学会了,就赶紧回属地去吧。这长安城啊,不是你我现在能呆的地方。”

“是啊....”

顺着那人指引的方向,殷清风走进了一处并不大的院落,里面也显得有些冷清。等他再次询问之后,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面,一位面目严肃的青年官员接待了殷清风。

只见这人问道:“来此有何事?”

本来殷清风也没心思过多啰嗦,眼前这位一本正经的样子正好符合他的心意,所以他也没说什么客套话:“敢问这里可是办理过所的地方?”

“正是。”

“不知要如何办理。”

“出示鱼符、说明去向和离开与归来的日期。”那青袍不但面无表情而且说话也直接简单。

殷清风一边解下腰间的紫鱼袋一边说道:“我明日要前往河东道蒲州和绛州,四月底可以回京。”

那青袍见殷清风竟然配紫鱼袋,诧异的扬了扬眉,但还是面无表情的样子打开了殷清风的紫鱼袋。

殷清风的鱼符大约八公分长、一斤重。鱼符分左右两半,中缝处铸有“合同”二字。分开后,一边铸有“合”字、一边铸有“同”字,合在一起才能见到完整的“合同”二字,这也是后世签订的契约被称为合同的由来;其中一片鱼符平面的左边铸有阴文“淮阳郡开国侯”六个字,右边铸有阴文“殷清风”三个字。

那官员端详了一下手里的鱼符,抬头问道:“淮阳侯可是出自郧国公府?”

殷清风一愣,随即想到他可是民部官员,自己这种有勋封的人的档案他是有机会见到的,“正是郧国公府次子。”

这个官员听完了没有再言语,而是从桌子的左边拿过来一张纸开始填写起来。

殷清风看了真是一阵阵的无语,这人也太耿介了吧,就算不和我套套近乎,最少面子上总要过得去吧。就这种性格,真不知道他以后怎么混。

殷清风心里怎么嘀咕那人自然是不知道的。只见他挥毫几笔便填写完了之后,对着填写好的过所上吹了几口气。大约是看着过所上的墨干了之后,便递给了殷清风。

殷清风伸手接了过来,这过所的左边写着:大唐通行过所,再往右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勋职、相貌特征、目的地、往返时

你现在所看的《永世帝唐》第二百七十二章:制造惊喜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永世帝唐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