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七十六章 练兵之法

第七十六章 练兵之法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收到王之心遣人快马报回来的消息,崇祯皇帝总算是放下了心。崇祯皇帝这样做,当然也有风险。万一调走了祖大寿,辽西走廊真的玩不转怎么办,宁锦防线真的不堪一击怎么办。

但是,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崇祯皇帝一想到历史上辽东战场的结局,还是认为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毕竟历史上祖大寿始终在辽西抗击满清,而满清最后依然入了关,灭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既然如此,何不改变一下试试看呢。

如今的祖大寿自然还没有投靠满清的心思,但三四年后的第一次投降,只有他一个人只身逃回,而其子侄辈却几乎部投降了满清,并出仕担任了武将官职,对明军作战,很难说当时作为锦州总兵祖大寿,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或许原本历史上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的确是寒了祖大寿的心,但同样作为袁崇焕爱将的何可纲,却没有因此而死亡面前屈服,宁死不降。

所以归根到底,面对投降或者尽忠,到了最后的关头,祖大寿的选择是投降。

这个时空,袁崇焕当然不会被冤杀,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把以他为首的老祖家一家子调离辽西为上,让他们去对付流贼,将来总不至于投降流贼吧。

崇祯元年的二月,比往年还是要冷上一些,但是寒冷的天气终于还是有了转暖的迹象,天上的太阳有了温度,墙角有一些倔强的小草,甚至冒出了头,杨树柳树的枝条上也鼓出了芽孢。总之,春天正在慢慢地走近京畿。

通州、遵化和涿州等地的各大工地上,仍然是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王征、徐骥派人前往闽粤等地购买土豆、甘薯和玉米良种的人马,也在一批批地陆续返回,再过个把月就到了育苗种植的时节了,农事院的育苗场里也是十分忙碌。

徐光启还要负责筹备三月份开恩科取士的大事,只能抽空到通州指导。

而遵化的各大铁冶矿场,也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上万名新募的青壮矿工,在两千多名原有铁冶匠人的带领下,分别在白冶城的周边,北到马兰峪南至玉田、丰润等地的矿场开工。

原来白冶城铁厂的二十八座炼铁炉,陆续点火冶炼。皇帝亲自交办的水泥混凝土烧造,也在李邦华安排下,由新成立的工部矿冶清吏司督办下,取得了突破。

成品的三合土,加上磨碎的铁矿石,一起磨细入炉,高温烧制以后再加入石膏,然后磨成粉末,兑上适量的水,凝结干燥之后坚硬如铁。

烧制成功的消息传来,崇祯皇帝自然是高兴万分,当即下令对参与烧制的矿冶司官吏和工匠给予记功和重奖,官吏各升一级、赏银百两,而工匠一律赏官并赏银五十两,同时设立水泥厂,广建窑口,大规模按方烧造。

此外,烧木炭的木炭厂,制作焦炭的煤焦厂,也是纷纷开工。李邦华给皇帝的奏报上自豪地说,白冶城周边烟气遮天,特别是到了夜里更是火红一片。

拥有一颗后世灵魂的崇祯皇帝,看到这里,只能是苦笑对之了,后世京畿周边老百姓切齿痛恨的烟尘雾霾,如今却是工业先进、百业兴旺的象征。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然而如今崇祯皇帝最操心的还是练兵之法。戚继光的兵书上写的很清楚,也有练兵实录可以参考,但是他却不想完照搬。戚继光的练兵之法不是不好,而是太费时间。

尽管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已经是大明最好的兵法了,但他仍然还没有摆脱冷兵器时代的战法,各种复杂的战阵配合,对士兵的训练有素要求太高,而如今崇祯皇帝计划让涿州大营招募的士卒,都是流民出身的青壮,要训练成当年的戚家军那个标准,需要的时间恐怕就不是一年两年了。这显然是不行的了。

崇祯皇帝需要的是速成法。首先要有一个专门使流民青壮去掉流民习气,而成为一名战士的场所。这就是涿州的新军预备大营,将来这里要成为新军所有士卒完成基本训练的地方,成为一个类似流水线一样的士兵工厂,一个流民青壮招募进去,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之后,出来的就是一名具有相当纪律观念和战术素养的新军士卒。在这里,不需要学习复杂的阵法,不需要掌握专业的技巧,需要反复训练的只有两项,就是体能和纪律。

训练体能,也不需要太复杂的东西,就是奔跑,规定的时间内跑完规定的里程就好。纪律则要靠队列和军棍。在崇祯皇帝的设想中,新军将来是装备大量火枪的,先期是大明如今比较普遍的火绳枪,但是下一步逐渐要准备前装燧发滑膛枪,也许将来有一天还会装备上后装燧发线膛枪。

不管是装备什么火枪,在新军之中火枪兵将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而队列训练对于一支火枪兵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

即便是一开始新军采取冷热兵器混合的模式,队列也依然重要,比如像石柱白杆兵那样的长枪大阵,对士兵的要求虽然不多,但是其队列素养和纪律观念绝对是决定性的。

崇祯皇帝想要参照的,是如今这个时代欧战人的战法。十七世纪初期的欧洲,也是出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时代,其中最经典的战法,是由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晚期发明的长枪方阵。一个标准的长枪方阵,约有三千人,主要有两个兵种来组成,一个是长枪兵,一个火枪兵。

长枪兵手持三四米长的长枪,有点类似于古代中国人所传说的“丈八长矛”。一个三千人的长枪方阵,长枪兵约有两千人,他们是长枪方阵的主力。火枪兵约一千人,主要是为长枪方阵的两翼提供保护。

这个时代的火枪兵,即使在欧洲,也都是火绳枪手。他们分布在长枪方阵的四角,掩护方阵的两翼。最初的时候,一个长枪方阵还配有剑盾兵,一手持巨盾,一手握剑,在敌人使用弓箭的时候,或者敌人冲到跟前的时候,为长枪手提供近身的保护。

但到了后来,火绳枪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改进以后,近战的防护就改由更多的火绳枪手来提供了,于是剑盾兵或者刀盾兵就消失了。

但是对大明军队来说,因为将来面临的敌人,是装备了大量弓手并且精通骑射的八旗兵,所以刀盾手或者剑盾兵这个兵种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车炮营,骑兵营,都是需要的,这是进攻的利器。长枪方阵的作用,更多的在于防守。骑兵、炮兵则主要用于进攻。但是这种更进一步的训练计划,则不是涿州的新军预备大营能够考虑的了。他们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三个月炼狱一般的训练,将一个农夫,转变为一个能听懂军令并绝对服从的士卒。

所以现在,崇祯皇帝需要考虑的,就是为新军大营的训练,提供一个基本的操典。崇祯皇帝把编写新军操典这个任务,交给了孙承宗。

二月初五的大朝会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召来了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孙承宗,以及在军机处办事的孙元化、茅元仪,同时通过徐光启、孙元化,招来了对西班牙方阵比较熟悉的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庞迪峨,以及对如今欧洲军队战法有所了解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和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

崇祯皇帝先是当众问了庞迪峨等人,关于欧洲长枪方阵战法的情况,听完庞迪峨、汤若望、熊三拔的解说,然后讲了讲自己的一些想法,对此,在座的几个传教士都是十分认同,但是张惟贤、孙承宗等人却有一些不同意见。

在张惟贤看来,士卒最重要的还是武艺,特别是骑射的本领。孙承宗虽然倾向于火器,但却更喜欢车炮营,希望更加注重火炮,孙元化和茅元仪当然也都赞同孙承宗的想法,就是想要按照戚继光的练兵之法,练出一支戚家军一样的新军。

最后议论来议论去,在崇祯皇帝的坚持之下,军机处与会诸臣终于决定,新军操典分为基础操练和专业操练两大阶段,基础操练就照皇帝说的办,而专业操练,则再细分为长枪兵、火枪兵、车炮兵、弓箭兵和骑兵五个类别分别制定操典细则。

弓箭兵的操典细则,由主张大练骑射的英国公张惟贤领头负责。长枪兵方阵的操典细则,由西班牙传教士庞迪峨负责。火枪兵的操典细则,由孙元化、汤若望、熊三拔负责。车炮营的操典细则,则由孙承宗、茅元仪负责。

所有的操典,都必须在两个月内编写完成,因为到了五月份,计划中的讲武堂可能就要开学了。而按照新军操典要训练的第一拨人,就是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们。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