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9节 王官之战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9节 王官之战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但由士穀代表晋襄公主持由其他各国诸侯参加的诸侯会盟,在客观上让晋国的强势令天下诸侯不安,这叫什么?这叫强权政治嘛。但晋襄公实在顾不过来,因为他确实是辛劳的,将中原诸侯那些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了,晋襄公又得堤防西方的秦国了。

秦国在做什么?秦国在酝酿着复仇行动E山之战、彭衙之战接连惨败于晋国,再是晋国组织了诸侯联军讨伐秦国,被夺取了汪邑和彭衙,短短三年间,三次军事上的失利,秦穆公坐不住了。

此时的秦穆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他本是一个坚定地执行着历代秦君既定的战略方针:东进,向中原靠拢,融入华夏中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但是,在强大的晋国面前,秦穆公几乎要失望了,他已经很努力了,而且也获得了河西五城,将秦国的疆域东进到了黄河,与晋国以黄河为界。

但他再也无法前进了,因为晋国实在太强大了。秦穆公必须调整秦国的战略方针,但连续三次失利于晋国,这口气必须先出掉!

秦人本就是血气方刚的,秦穆公虽然是花甲老人了,但他必须要为秦国做最后的一件事:打败晋国!

关于秦国的情报不断传到晋襄公手里,晋襄公皱着眉,思忖着该怎么来应付来自秦国无休无止的军事行动呢?晋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会议召开了,赵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主公,秦国屡屡败于我国,这口气放在谁身上都吃不消。现在我们南有楚西有秦两大主要敌人,相比秦国,楚国更令人担心呐。楚国始终不服我们晋国,他们一直在争取陈、蔡、许、江、郑等国,一个不慎,这些墙头草便会倒向楚国。

据臣所知,秦人好战,如果不让他们得到一些便宜,那他们一定会死打蛮缠下去,这将耗费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依臣所见,对秦国,我们作好败一仗的准备,败而无损,又要让秦国出了气,挣回点面子,同时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他们知难而退。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组织联军,以被秦国侵犯为理由,给秦国以更大的打击。”

不愧是赵衰,这样的想法是战略性的,只要你秦国再来进犯晋国,那我们晋国便输你秦国一阵,但输而无损,又让你秦国挣回面子。展示军威,让你秦国知难而退,同时又给晋国留下以后随时收拾你秦国的借口。一举四得!

对秦的战略方针就这样定下了,而秦国的报复性行动也如料来了。公元前624年夏,秦穆公亲率秦军主力,以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为大将,渡过黄河,浩浩荡荡向晋国杀来。

这一次,秦穆公甚至烧掉了渡船,向全天下展示了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秦军将士士气极度高昂,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气势非常令人震撼。

放着这样一支军队,晋国哪怕国力再强,如果想要硬碰硬与秦军对战,极有可能失败,哪怕是侥幸取胜,那也应该是惨胜。而如果这个时候楚军进犯,那晋国霸业极有可能在晋襄公时代便被终结。

如果没有赵衰为晋襄公提出的“避其锋芒”方针,晋国真的危险了。而现在,晋襄公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命令全军将士,避免与秦军接触,坚守城池而不出!

秦军渡过黄河烧掉渡船这样的举动,可谓是后来项羽的“破釜沉舟”的祖师爷了,也是后来兵家提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早案例,在这样的军队面前,晋军采取了避其锋芒的战术,任凭你秦军怎么嚣张,广褒的晋国土地上,就当你们来旅游吧。

秦军在渡过黄河前,首先攻占了原本是秦国后来被晋军夺取的汪邑和彭衙两邑,渡过黄河后,攻取了晋国的王官和郊邑(两邑均在今山西闻喜县一带)。见晋军避而不出,秦穆公知道想要与晋军决战的计划落空了。

无奈之下,秦军再次南下自茅津渡(今山西平陆西南的黄河渡口)渡过黄河,直抵崤山,收拾公元前629年前战死于崤山的三千秦军将士尸骨,就地掩埋,建造标志后,撤军回国。

秦国,总算是对晋国取得了一场象征性胜利。但秦穆公也好,孟明视也好,对这场胜利只能说是苦笑,因为秦军根本没有撼动过晋军半毛,最多也只是收回了被晋国占领的两个城邑。

至于占领了晋国在黄河以东的王官和郊邑,那对秦国来讲是两块飞地,根本无法管理。

秦国无非就是取得了一场胜利,晋襄公估量了一下,晋军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晋国的损失,无非是在外界名声上,晋军战败了。其实晋军根本没有战,败的结局却是为了今后更大的胜利打个基础罢了。

秦国也终于想通了,这个世道,只要有晋国在,那秦国想要继续东进只能说是痴人说梦。秦人的梦想,那就去西方吧。

从此,秦国调整了战略,将东进改成了西拓,最终秦穆公在最后的几年里,大举兼并吞灭西戎少数民族部落,拓地千里,灭“国”十二,成就西方霸主!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