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曙光项目的科研基地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深山里。那里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魏立功和宁致远一行人,先乘坐一架空军的飞机来到一个简易机场,又从那里换乘一架直升机才到达了基地。

这个基地实际上也是一个未完工的机场,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了,此外还建了一些简陋的营房。基地的人员很少,算来只有,魏立功、宁致远、黄正非、张雪峰四人和一个连的守备部队。

魏立功和宁致远的飞机降落的时候,黄正非、张雪峰早已在机场跑道边迎接他们了。魏立功向宁致远一一介绍了他们二人。黄正非立即握着宁致远的手,问寒问暖,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那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真让宁致远有一种终于见到了亲人的感觉。张雪峰和黄正非恰好相反,浑身上下透着保卫干部职业性的警觉。他彬彬有礼地分别给魏立功和宁致远敬了一个军礼,问候了一声,“首长好!”就再不多言了。黄正非热情地把他们带到安排好的住处,然后就拉着两人的手去食堂吃饭。张雪峰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宁致远能感觉到,张雪峰一直在暗中观察自己,那种冷冰冰的目光让他后背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来到食堂,张雪峰却没有跟进去,他一声不响地径直走了。

三人分宾主落座。魏立功看了一眼空着的座位,面带不悦问道,“老黄,张雪峰怎么不来吃饭?”

“他呀,对他来,工作就不是请客吃饭。魏司令,你看他年纪不大,人家可是老资格的保卫干部了。人家的警惕性高着哩,怎么能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呢。要避嫌的。”黄正非笑道。听得出来,他也不喜欢张雪峰。

“臭毛病,左倾。”魏立功颇有几分不快,一脸不屑地骂道。然后,他高声吩咐勤务兵,“勤务兵,再加一副碗筷,把你们连长和指导员给我叫来,一块吃,这一大桌子菜,吃不了,也浪费。”

“别叫了,早过饭时了,他们一定吃过了。再,你叫他们,他们也不会来。和你这个大司令一桌吃饭,他们吃不好。”黄正非谈笑自若,不紧不慢地劝阻道。

话间,勤务兵已经把菜饭摆好了。接风宴是很丰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美味佳肴,只不过是一些油水很大的鸡鸭鱼肉而已,不过这在那个物资匮乏、食品短缺的年代已属十分难得了。

黄正非起身给魏立功和宁致远把酒斟满。

“我不会喝酒,黄政委。”宁致远赶忙毕恭毕敬地站起身,满含歉意地解释道。

“坐坐,宁教授,不喝酒,那没关系!就多吃菜,千万别客气。”黄正非随和地着,立刻给宁致远夹了一个鸡腿,放进他的碗里。招呼过宁致远,黄正非依旧站着,看着魏立功,一举酒杯,朗声道,“魏司令,俗话,先到一步为主,今天我略尽地主之谊,为你接风洗尘了。二位一路辛苦了,我先敬你们一杯。来,干!”

“老黄,啊,老黄,还是这么能。好,干。”魏立功着,也站起身,和黄正非碰了碰杯,把酒一饮而尽。

“这第二杯酒,该杯酒释兵权了。你来了,按上级命令,这个基地由你当家。吃完这顿饭,本政委就金盆洗手,不再过问基地的事了。魏司令,今后多操心了。我再敬你一杯。来,请。”黄正非又给魏立功和自己斟满一杯酒,举起杯,继续劝酒。

“老黄,基地建设的事没少费心吧。初具规模了,真不错。下一步,具体的科研工作,我和宁副总指挥多干点。不过,这个可不叫杯酒释兵权啊。这段时间,你辛苦了!”罢,魏立功和黄正非又干了一杯。

这第三杯酒,魏立功就不让黄正非斟酒了,他抢过酒瓶给黄正非和自己倒满。然后,看着宁致远,热情洋溢地,“宁副总指挥,你也喝一杯吧。这杯酒,我们共同敬黄政委,感谢他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感谢今天的盛情款待。今后,我们就在一起共同战斗了,就是革命战友了,要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今后,工作上的事找我,生活上的事找黄政委。来,共同干一杯,请。”

宁致远也不多言,端起黄正非给他倒的那杯酒和二人一饮而尽。酒很烈,宁致远呛得一阵咳嗽。但是,他的心里很畅快,他感觉有一种家庭般的温暖。他哪里知道,这三杯酒里其实暗藏着机锋呢。就在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之间,魏立功和黄正非已经把各自的责权划分得明明白白了。魏立功的意思是,他来管科研的事,别的事情,由黄正非负责。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在部队的时候,作战指挥,魏立功是决不允许别人插手的,而他从来不过问别的杂事。比较特殊的是,魏立功要向黄正非表明了一点,宁致远的一切事,他都不要过问。

接下来,魏立功和黄正非开始畅叙友情了。他们都喝了不少酒。从他们的对话中,宁致远知道了魏立功原来是一个军长,在战争年代,战功卓著,后来到空军工作,很受上级领导器重。黄正非似乎很喜欢介绍魏司令的那些战功,魏立功却不太愿意让他吹捧自己,经常打断他的话头。黄正非也没冷落宁致远,不停地给他夹菜,劝他多吃菜。黄正非不称呼宁致远“宁副总指挥、宁总工或宁主任”,而是称宁致远为宁教授。后来,在基地,包括魏立功在内,大家就都管宁致远叫宁教授或教授了。只有一个人例外,张雪峰总是毕恭毕敬地称呼宁致远为宁副总指挥。

宁致远住了下来。基地四周风景如画,山上林木茂密,长满了苍松翠竹。基地的食品供应也非常丰富,空军每周通过一条简易公路,从山外给他们送来米面肉蛋,战士们在山坡上开荒种植各种新鲜蔬菜。基地旁边有一条溪缓缓流过,溪水中各种各样的鱼虾贝类品种繁多。魏立功和黄正非闲来无事,经常去钓鱼捉虾,给大家改善伙食。

可是,过着世外桃源般日子的宁致远却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他对他的任务,他的研究项目一筹莫展。宁致远此时还从没有主持或参加过科研工作。他不懂得如何协调组织人员,他不懂得如何组建实验室,他不懂得如何安排研究进度;他没有任何资料,他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他不知道需要什么仪器设备,他甚至不知道要开展什么实验。宁致远开始后悔轻率地答应主持这个项目了。他觉得就是被造反派打死,也比在这里养尊处优享清福舒服。

有好几次,宁致远都想干脆去找魏立功,向他坦白自己就是一个大骗子了,承认自己根本就不懂科研,让他把自己送回去,让群众狠狠批判他的封资修思想。然而,宁致远又想起了魏立功向自己传达命令时严肃的神情。绝密!自己不接受,就不能看那些材料。换句话,看了那些材料,自己就不能再随便退出了。

“没有退路了!”宁致远绝望地想。

“为什么只想着当逃兵,可耻!正是祖国需要的时候,应该竭尽力才对啊!总想着参考别人干什么?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嘛!”宁致远忽然对自己这个当逃兵的想法感到很羞愧。六十年代中国人特有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让他顿时热血沸腾。

干就干,宁致远把自己关在屋里,对着一叠白纸,努力回想着自己这些年学到的、看到的、听过的有关知识。

“制造一台时间机器,首先要设法打开一个虫洞。这是第一步。打开虫洞的方法,一种是采用聚集大量的能量,把时空直接撕开一个缺,比如使用大型粒子对撞机,比如制造强电磁场;另一种是利用物质间相互吸引原理,使两个时空里正反物质、能量互相吸引,从而打开虫洞。”

“第一种途径,原理比较清晰,但是设备要求高,能量消耗多。目前,无论是设备条件,还是能源保障,都不可能实现。第二种途径,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预计至少在能量方面要求会比较低。”

宁致远边想,边写,边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

“这怎么能行!要把教授累坏的。”魏立功见宁致远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怕他身体吃不消。他命令宁致远的勤务兵,每天必须监督他吃饭,晚上八点以后监督他休息。那段时间,魏立功天天去河边钓鱼,然后叫炊事班炖鱼汤,给宁致远送去。

终于,在宁致远的不懈努力下,一份《曙光项目研究方案》完成了。魏立功立即派专人上报给吴世忠。

很快,吴世忠派专人把《研究方案》转了回来,来人还带回来了一封他的亲笔信。

在信中,吴世忠表示同意《研究方案》。同时强调,曙光项目的内容要严格保密,范围仅限魏立功和宁致远以及必要人员;原则上,不要再上报任何材料了;非必需保存的资料、图纸应立即销毁,不得保留存档。

宁致远和魏立功面面相觑,这是什么保密级别呀!但是,他们谁也没有往阴谋方面想。

宁致远和魏立功哪里知道,正热衷于权力争夺的吴世忠几乎没有把这个曙光项目给放在心上。一见到魏立功专门呈送的研究方案,吴世忠的确吃了一惊,他没想到魏立功这么短时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进展,像模像样地弄出来了一个研究方案。吴世忠草草翻了翻《研究方案》,他看不明白,也懒得去琢磨。吴世忠本想简单批示一个“同意”的意见,打发了魏立功了事。然而,他转念一想,这个项目是自己为讨好指导组,背着上级私自批准的黑项目,最好还是别让人知道为好。于是,他就给魏立功专门写了一封亲笔信,要求他严格保密。做完这些,吴世忠就又把所谓的曙光项目丢到了脑后,再也不闻不问了。

无比忠诚的魏立功对上级的指示从来都是不打折扣地坚决执行。看过吴世忠的亲笔信,他立即掏出火柴,把那封信烧了。然后,魏立功又用手指指《研究方案》,问宁致远,“这个要保留吗?”

“不必。”宁致远用手指指自己的头,意思是都在自己头脑里记着呢。

魏立功于是把《研究方案》烧掉了。宁致远又找出《研究方案》的草稿和演算草纸,也交给魏立功,部烧毁了。

魏立功撤掉了宁致远的勤务兵,宣布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准进入宁致远的房间;要求张雪峰加强对宁致远的安保卫。

张雪峰在基地院子里,正对宁致远的屋不远的地方加设了两个岗哨;还安排了有两名战士专门担负宁致远的警卫。不管宁致远去哪里,两名卫士都远远地跟着宁致远,但是又绝对不会接近他。

基地的气氛立时变得神秘而紧张了。除了魏立功偶尔去宁致远的屋,听他汇报一下工作进展,关心一下他的生活,再也没有人过问宁致远做什么了,实际上基地的人基本都不敢和他话了。

最有趣的是黄正非,他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就再也不离开自己的房间了。平素爱爱笑的他,变得十分沉默寡言。每天,他就坐在办公室里喝茶水,看报纸,他跟谁也不话了。***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